动态

最新新闻




人生的主剧本和副剧本

人生的主剧本和副剧本
前几天有同学问,如何在内卷的生活、学习、工作、成长中,更好地以大容小轻松地收发自如。
我就讲了这个概念——人生有主剧本和副剧本。
比如中小学生,上学等是主剧本,下围棋之类的兴趣,其实是副剧本之一。(对不能上学的特殊情况,在家里成长身心也是主剧本)
其实大多数人,只有一个被动的剧本,所以说不上主、副剧本,都是被生活捆绑着,推动着往前走而已。不但有着如影随形的焦虑,还被困得难以腾挪,身心疲惫。
什么是主剧本和副剧本呢?
比如说一个特工,到某个国家卧底,那他就有两个剧本。主剧本是获得情报,副剧本是伪装的生活。
如果是一个神仙下凡历劫,他也有两个剧本,一个是完成劫数返回天界,一个是日常生活。
(当然,以上的人,主副剧本可能是对立或者不能融通的。)
但如果是菩萨乘愿再来,主副剧本就不一样了。度化众生是主剧本,各种生活状态、各种职业身份,则是副剧本。他的主剧本要在副剧本中展开,副剧本则要依靠主剧本的支持。两者不但不对立,而且相辅相成。
从这个意义上,我觉得孔子是菩萨再来,他的主副剧本非常清晰和圆融。
主剧本,就是仁,“仁者爱人”,“吾道一以贯之”,“天下归仁”,都是一个意思,为共同体伙伴谋福祉。
副剧本就很丰富,六艺他都会,“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”。各种角色都能担当起来。
当时很少人懂他,大家都觉得他多知多能,甚至认为只有多知多能才是圣人。
孔子很感慨:“莫我知也夫!”又说:“知我者其天乎!”
佛陀的主副剧本也很清晰。
主剧本就是菩提心——大慈。“佛心者,大慈悲是。”经典中又说,佛陀出世,就是为一件大事因缘——为众生开示佛之知见,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,目的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。
副剧本就多了,藏、通、别、圆、秘密、不定等各种各样的说法;还有各种化身,天龙八部、河池泉井,只要对众生离苦得乐有益,可以说是什么都做。(“天龙八部为佛教护法神众,此处指佛陀为度化各类众生而示现不同身份”。)
做个定义:主剧本,是个体生命中最根本的、贯穿始终乃至生生世世的核心使命和终极价值追求,是驱动存在意义的根本性叙事。有本质,恒定,统摄,超越的特点。副剧本,是服务于主剧本的分支型实践载体,是主叙事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具体展开形式。有具体、灵活、辅助的特点,但也有舍本逐末的风险。
分得清主剧本和副剧本这个概念,然后把重心归拢到主剧本上,生活中对副剧本的灵活性就大了。
孔子说他无可无不可,就是对待副剧本很灵活,能收能发,可进可退,随圆就方。
我们也需要清晰自己今生的主剧本——定性的主线是什么,然后定量的副剧本就轻松自如了。
比如我自己,今生的主剧本,就是回到净土的家乡,因为这个对所有与我有缘的伙伴的福祉,都至关重要。
我若不返乡,利益的人、利益的程度,都是有限的,说不定还得把自己赔上,那有缘的伙伴也随之受损。
副剧本,比如寿康学会、相遇疗法事业、家庭亲友、兴趣爱好,这些都好说。
孔子说君子不器,就是说不要丢失主剧本,不要被副剧本所困,比如我,非要成为心理学大师、成为大富豪,非要收很多学生的话,那就是成为了一个“器”。主次颠倒了。
对于修行人来说,主剧本和副剧本之间,有辩证关系。主剧本是副剧本的核心,副剧本是主剧本的辅助;主剧本统摄副剧本,为副剧本提供本源力量和引领方向,副剧本中有主剧本要达成的目的。
另外,主剧本还分阶段性主剧本、一生的主剧本、生生世世的主剧本。
佛陀八相成道、五时说法,示现和不同重点的说法,都是阶段性主剧本。在不同的时间段,有不同的主要矛盾要解决。而佛陀来过娑婆世界八千次(《法华经》《梵网经》中都有提到,比如“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”),则是老人家生生世世的主剧本。
孔子的阶段性剧本也比较明显,因缘该治国、就当大司寇,因缘该传道,就周游列国,晚年则修订诗书春秋。在什么阶段,就做什么事,因此他被称为圣之时者,蕅益大师还称孔子为时中之圣。
“时哉时哉”,孔子自己在《乡党篇》里面也非常感慨。(有人可能问,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乃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,是不是主剧本?那是主剧本所取得的内世界成就。)
大家都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主剧本和副剧本分开没有,再进一步梳理阶段性主剧本。
分不开主副剧本,就会被经典中不同的说法绕迷糊。比如,孔子一会说“吾道一以贯之”,一会又说“无可无不可”。看不懂的人,就会觉得相互矛盾。
再举个主副剧本的例子:
阿弥陀佛在没有成佛的时候,还是法藏菩萨的时候,主剧本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。
副剧本也很丰富,修定修慧修福,上敬下和,六度万行,天上人间,处处应化。
建议大家把《无量寿经》里面,法藏菩萨发愿之后那一段看看。
有一次我认真看了之后,夜里梦到千丈之佛。
以前我们不是学习过长中短期规划吗?最长的是生生世世主剧本,中期是一生主剧本,短期是阶段性主剧本。
对孩子来说,上学等是阶段性主剧本(里面则有贯穿一生的内世界建设主剧本),兴趣爱好做义工,是副剧本。
主剧本是生命重心所在,是要念兹在兹的,需要经常自我提醒和伙伴们互相提醒。
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,如果没有主剧本可退,就会一直被困在副剧本里面,往哪退呀?
(有同学说,这个主副剧本说的真清晰,真有价值。)
我就说,还会认为大道理都没用吗?
空谈的大道理没用,时机不成熟的大道理无效,但真实的,应机说法的大道理还是很可贵的。
道理是有歪的。子路平时不爱讲道理,有一次,讲道理还讲歪了,被孔子训一顿。
当时子路推荐子羔去担任费地的长官。
孔子说:你这是害人子弟啊。因为孔子认为子羔学习还不够。
子路不服气,来劲了,反驳老师:在现实中学不行吗?治理百姓,管理社会,这不是学习吗?为何非要读书才算是学习呢?子路的意思,是生活这所学校就足够了。
孔子有点生气,说:这就是我厌恶那些强词夺理的人的原因。
子路不喜欢读书,也见到过一些人空谈,所以就把实践和读书给割裂了。孔子不赞同这种偏执的做法。
我们学相遇也是,化情重要不?重要。可是因此抗拒明理,不也和子路差不多嘛。
相遇的化情就好比泰山的快活三里。
快活三里,是三里长的下坡路。你本来登山登得腰酸腿疼,忽然来了三里下坡路,真是快活。但你继续快活的话,就下山去了。山上的风景看不到了。
相遇疗法本身就是先化情,不会反对化情。但并不因此否定明理,而是强调平衡,而不是偏执一端。根据我多年观察,发现化情重要,明理更重要,安住最重要。
明理一会,化情一会,安住一会,这样相互调剂,上山不那么辛苦。
为啥有些学心理学的学得幼稚、退化、以自我为中心了?就是把“快活三里”用错了。【这一段是插播】
有主剧本的好处,其中一个就是化内卷。因为主剧本不需要卷,也卷不着。
主剧本的清晰,可以化深层焦虑,人生大目标确定,可以乱云飞渡仍从容。所谓游戏人生,可以虚己以游世,应物而不伤。
商丘市寿康文化研究学会 Copyright © 2015 Powered by BBCtop.com
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先进社会科学团体 河南省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(河南省民政厅授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