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东第一寿康老人拜访记
发布时间:2015-04-24
中华豫东大平原,位于黄河中下游,是一块神奇的土地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,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,物产丰富,人杰地灵。
2009年元月10日,商丘寿康学会工作人员和义工到谢集乡拜访一位118的健康老人。
老人叫王张氏,生于1891年11月25日,现年118周岁,在2008年首届“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”中,位列“中国十大寿星”第七位,“中国十大女寿星”第三位。
老人户口是谢集镇小董庄村,住在常庄大队张菜园。她是个跨世纪的裹脚老太太,有一米五六高,体型不胖,从外表看不像118岁的人,大概和我们常见的80多的人差不多。老人眼睛不花,能做针线活,耳朵微有点背,说起话来声音清晰洪亮。因为小时候裹脚的原因,现在走路时需要拐杖附助。
老人原籍山东曹县,丈夫王家聚已故多年,现跟着小女儿、女婿三人一块生活。家庭人口不多,相处和睦,女儿和女婿都很孝顺。老人偶尔也串住亲戚。到外甥女家享享天伦之乐。
老太太是旧社会来的人,吃过贫苦,受过劳累,对现在的富裕生活非常满意。老人原本是庄稼人,庄家人知足,知足就乐,乐而康,康而寿。在饮食方面也就是农家饭,一年到头少荤多素,无车坐,常走路。平常干些力所能及的活,如剥个玉米棒子、捡棉花一类的轻活。即能干又想干,又少给儿女添麻烦。
老人家的客堂供着佛像,邪恶之事心不想,善事常做心坦然。这也老人健康长寿的一个心理因素。
2009年2月1日,寿康学会慈善部再赴老人家中,代表寿康学会全体会员及网友送给老人一袋大米、一袋苹果和一箱牛奶,价值170元。可惜老人串亲戚不在家,工作人员就把东西放在老人家中。
让我们一起祝愿老人健康长寿,也愿大家都健康长寿。
附录1、商丘报业网报道摘录:
多做好事情,才能心平安
王张氏在王步口村的口碑很好,自嫁过去后,从来没与人吵过嘴。一辈子好做好事,看到谁家经济困难,她总会送上几碗面或者几个馒头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风波中,王张氏没喊过口号,没对那些被批斗的村民吐过唾沫。
王秀兰记得,对于那些到村里乞讨的人,母亲只要看见,就会端上满满的一碗饭,再拿几个馒头送过去。
不做亏心事,心里不想占便宜,就能与邻居、亲戚处好关系。王张氏自19岁嫁到王步口村,直到现在近100年,没与邻居吵过架、拌过嘴。
王张氏搬到小女儿王秀兰家后,与王秀兰的婆婆生活在一起30多年。在农村,这种亲家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很难和睦。可是,王张氏与亲家母一起生活,一起干活,一起唠嗑,从来没红过脸。
王秀兰说,她受母亲影响,自嫁到张菜园村后,也从来没与张菜园村的任何人吵过架。平常尽可能为别人多做点事情,不想着“捣腾事”,心里就能平安,生活就能幸福。
附录2、敬老正反故事:
俗话说,敬老得老。以前有个人叫王彬,少年多病,身体极差,常常觉得自己活不大年纪。因此他只要见到老年人,心中都非常尊敬羡慕。后来凡是从他门前经过的老人,不论辈分高低,王彬都起立致敬;路上遇到老人,他都主动让路。后来王彬的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,越来越有力气,活到九十三岁。反过来,历史上还有个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的杨大年,少年得志,轻侮年老官员,后来却壮年早逝。这样的正反事例,说明他人的长寿健康实在与自己的长寿健康息息相关,不可忽视。
==================
《华严经》曰:愿一切众生,发菩提心,具足智慧,永保寿命,无有终尽;愿一切众生,具足修行离老死法,一切灾毒,不害其命;愿一切众生,具足成就无病恼身,寿命自在,能随意住;愿一切众生,得不老不病,常住命根,勇猛精进,入佛智慧。
隋时一僧,年百余,深解《法华》妙义。尝告众曰:贫僧敬老人如父母,事之如菩萨。凡可致力,无不尽心。今生得通佛法,享年久远,皆敬老所致。大众人等,不可侮老以损福寿。夫名利场中,弹指便过。还当于自己分上,做些工夫。否即空来人世,浪走一遭,于诸佛所谓“愿我寿命长,勤行一切善;愿我福德盛,广济一切众”之说,俱错过也。